首页 >> 坭藤

豆芽安全有标准才有好品质调羹树【新闻】

文章来源:加州农业网  |  2022-08-19

豆芽安全有标准才有好品质

编者按:在过去的几年里,豆芽这种居家常见的食用品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到底什么是无根素,什么是“6-苄基腺嘌呤”,什么是“漂白剂”?到底怎样生产的豆芽才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近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芽》(草稿)向业内征求意见,对豆芽生产中允许使用的物质进行了细致严格的规定。标准,一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首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具体的使用标准,农产品的生产和监管才能按有章可循。

沈阳:农委牵头监管“放心豆芽”

如今来到沈阳市的各大农贸市场,“放心豆芽”的销售摊点随处可见。经营者卖得开心,老百姓吃着放心,价钱也不贵,一斤不到两元钱,真是价廉物美。

三年前,小小豆芽曾经在沈阳引起轩然大波。

2011年,对于沈阳食品安全工作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如果从中选出镜率高的事件,非“沈阳豆芽”莫属。一个小小的豆芽所带来的民生问题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和能力,处理好豆芽事件和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体现了沈阳市政府管理食品安全的决心和勇气。

据沈阳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处介绍,在豆芽监管上沈阳市采取“堵”、“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所谓堵,就是保持打击小作坊、黑加工点力度不减,所谓疏就是引进工厂化豆芽生产企业,创建豆芽生产基地,解决市场需求问题。在建立长效机制上,通过制定出台芽菜类蔬菜质量监管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解决了监管部门互相推诿问题,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沈阳豆芽地方标准》,解决生产无标准可依,产品检测无依据问题。

多头监管变一家主管

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打假办)开展了“利剑——打击黑豆芽”专项行动,端掉利用有毒药剂制作黑豆芽加工点10个,查获40吨,刑事拘留12人。事出来了由谁来承担监管责任?谁来主管此事,市政府相关部门均称“不归我管”。

应该说,豆芽到底有哪个部门具体负责,是初级农产品还是初级加工品,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后来由沈阳市长陈海波批示:“在上级各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职责分工情况下,我市豆芽菜的安全监管工作暂由市农委负责,尽快把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市农委为完成市政府交办的重大任务,采取措施,强化部署,履行了职能。直接由农业部门负责质量监管,表明了政府抓好豆芽质量安全的决心,避免了多个部门互相推诿问题的出现。

为做好监管工作,市农委公布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力量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并要求各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摸清楚本地区内生产豆芽的基本信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排查每一个生产者,特别是要突出重点,即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温室大棚及厂房,做到应查尽查,排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充分发动群众上,打一场攻坚战役。

芽菜类蔬菜标准早出台

随后,由沈阳市农委起草的关于加强芽菜类蔬菜监管工作的文件正式下发,明确了监管部门责任和分工,标准的制定和生产环境要求。最大的变化是对生产企业实行审批制度,即对于设计生产能力日产达到50吨以上的企业,由市农委审批后,质监和工商、卫生等部门按照分工履行相关手续。对于设计能力日产不足50吨的,禁止从事芽菜类生产行为。

鉴于国家和省都没有颁布有关芽菜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的这个现实,沈阳市农委在参照其他城市的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沈阳市芽菜类生产技术标准。并经省卫生厅发布,于2013年5月正式实施。这个标准解决了豆芽产品质量无标准可依的问题,规范了生产企业的行为。

沈阳市在豆芽监管方面开创了全新监管模式,国内其他城市也借鉴了沈阳的做法,可以说如果没有问题豆芽事件的产生,就不会有沈阳豆芽监管模式的诞生。

安全豆芽源头保障

在抓紧制定豆芽监管措施和豆芽地方标准的同时,沈阳市还着手解决群众吃到放心豆芽的迫切需要。主管市长带队到宁波和成都考察工厂化豆芽生产企业,引进了绿生缘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苏家屯区规划了工厂化豆芽生产基地,设计日产量达到150~190吨。

沈阳绿生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豆芽生产企业,投产后,一直保持市场零售价1.8元/斤。约占据沈阳市场95%的销售量,但为了解决一家独大的问题,2012年,经严格审批和考核,市农委又审批同意沈阳福多多蔬菜有限公司生产豆芽,2014年7月,沈阳福来食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到豆芽生产行列中。

目前,沈阳市现有工厂化豆芽生产企业达到3家,无论从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形象方面,彻底扭转了生产环境脏乱差,产品质量无保证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市农委还加强对豆芽产品质量的抽检,特别是春冬两季,豆芽大量上市时,对豆芽生产企业开展了质量抽检工作,依照豆芽的地方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了豆芽质量安全。 (本报记者 张仁军)

传统生产工艺仍有大市场

——河北石家庄天一豆芽生产现场见闻

“天一”豆芽已经占所了石家庄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图为工人正在装运已生产好的无添加豆芽。图 通讯员 赵江

小小的豆芽,本来以富含营养、美味可口,深受百姓喜爱,被称为“素食三鲜”之一,但近年来负面新闻缠身,小小的豆芽让消费者顾虑重重。无论豆芽的相关标准如何确定,无论是否允许使用添加剂,其实都应以消费者的自身健康为标准。

小豆芽关乎大民生

在石家庄的西仰陵粮油蔬菜批发市场,“天一”豆芽获得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良好口碑。

记者联系采访了专门培育和生产黄豆芽、绿豆芽的天一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经理朱沛华。

天一公司位于距河北省会石家庄30多公里的正定县塔元庄。刚靠近厂区,就看到一面黄色的院墙上,书写着“小豆芽,大民生”几个红色大字,非常显眼。对于院墙上的这几个大字,朱沛华这样解释,我们说的“大民生”,就是凭良心做事,让百姓放心,我们生产的豆芽绝不掺加任何添加剂,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严格标准产出放心豆芽

朱沛华告诉记者,传统的豆芽培育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有严格的生产工艺要求,从选豆、泡豆、孵化、采收、清洗,一直到出售,每一环都严格按照内定的标准执行,每一个生产周期为七天,在此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在生产现场,记者随机查看了泡豆车间,只见在硕大的器皿里,盛放着正在泡发的黄豆;在另外两个培育车间,沐浴在24~25度恒温中的豆芽正在悄然生长,每隔4个小时会接受一次淋浴;在豆芽采收区,并列两个不锈钢容器中的豆芽被倾倒在流水线上,由作业人员冲洗装筐,称重后立即被送进停靠在出口的封闭车厢内,然后销往各地市场。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份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出具的黄豆芽和绿豆芽检验报告,其中对人们俗称为豆芽生长调节剂的4-氯苯氧乙酸钠,报告显示“未检出”。

安全生产方能持续发展

根据记者的调查,有些厂家之所以在生产豆芽时需要添加剂,说白了还是因为利益。

资料显示,正常情况1斤黄豆能发出7斤黄豆芽,1斤绿豆可发10斤绿豆芽;使用添加剂后,一斤黄豆可发豆芽10斤,绿豆则可发14~15斤,产量提升40%,而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腐烂期延长不少,外观、口感都不错,到了市场上特别好卖,毛利高出无添加豆芽50%以上。“有钱赚,大家自然都这么干。”一位经销商很直白地告诉记者。

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50亩,每年的租金100万,冬春销售旺季日产90至100吨,夏秋销售淡季每天向市场投放三四十吨,员工50人左右,这是在“天一”公司朱沛华厂长告诉我们的一组数据。按照日产100吨计算,每天的销售收入十几万元,每月累计不到500万元。

对于产出回报和可持续发展,朱沛华说,2012年,我们在建厂时,曾经对市场做过调查测算,现在的经济效益虽然不太乐观,盈利较低,投资回报比较慢,但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提升,加之豆芽价格的供求和季节性价格调整,收益还是有保证的。

一个生产豆芽的加工厂,投了2000万元,并且3~5年的回本时间,对于只注重投资回报的公司来说,这笔账目可能不是太好看。但朱沛华更看重的是市场占有率和社会效益。

朱沛华告诉记者,由于“毒豆芽”事件的影响,消费者消费者谈毒色变,对各种添加剂怀有恐惧心理,我们正在用自己生产的豆芽改变人们对它的认识。从去年至今,我们生产的豆芽已经占据了石家庄及周边一些地区的主导地位,发展势头良好。原来充斥市场上的各种小作坊的豆芽陆续减少,以后我们打算通过加强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上它,让豆芽走上众多家庭的餐桌。 (本报记者 郝凌峰)

豆芽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6-苄基腺嘌呤等生长调节剂可用于豆芽生产

近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芽(草稿)》(以下简称《草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在这份草稿中,明确规定了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4-氯苯氧乙酸钠和乙烯的残留量标准。这也意味着:这几种“生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合法用于豆芽生产中。

11月15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豆芽生产技术论坛暨豆芽食品安全与标准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毒豆芽”案件争议成为与会企业代表、业内学者讨论焦点。

就一周前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芽》(草稿),与会者认为将“6-苄基腺嘌呤”理化指标限定为小于等于0.2mg/kg尽管“比国外标准更严”但也符合实际情况,而基于该物质残留量很小,“甚至可以更低”。

生长调节剂合规使用无害

豆子发芽形成的豆芽由根(侧根、主根)、茎、叶(子叶)组成,供人们食用的是较为鲜嫩的子叶和豆芽茎,豆芽根由于有较多的芽纤维,可食性差。

用6-苄基腺嘌呤制发豆芽可提高发芽率,使得豆芽“无根,口感、卖相好”。但近年因“毒豆芽”案件频发,无根素被认为是“有毒有害物质”,“6-苄基腺嘌呤”到底有毒无毒?

“生长调节剂在很低浓度下使用,对人体没有影响。”浙江大学农科院教授叶自新称,“我从1956年开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在大学里任教植物激素课,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致癌致畸的。”

无添加豆芽工艺是发展方向

近些年,“无根素”使用被认为是违法,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寻找替代品。比如沈福辛代理的日本进口设备,采用乙烯这种植物激素取代传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浙江芽农金鹏认为,进口设备价格高昂,并且无添加的方式生产出的豆芽品质并不可控,稍有不慎就会长根,也会提升成本,而这些成本最后还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白雪纯亦表示,他所在公司目前在用乙烯法生产绿豆芽,虽然生产出的绿豆芽与使用调节剂生产的豆芽品质没有差别,但是产量只有70%。并且,使用乙烯后,豆芽的价格飞升。“现在在郑州市场,豆芽已经是高端蔬菜了,花椰菜这么高端的蔬菜都比我们豆芽便宜。”

沈福辛坦言,使用乙烯法生产的豆芽产量低于使用生长调节剂,而其对豆芽生长的环境管控要求更高,生产设备成本也较高。

在吴月芳看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豆芽生长当中使用是安全的,不存在安全风险。豆芽的生产技术则要向更先进、无添加的方向继续推进,“最后要达成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无添加的,但是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 (郭少雅整理)

太原手足癣医院

南宁特应性皮炎医院

上海输精管梗阻医院

青海妇产科医院

杭州非节段型白癜风医院